传统丧葬习俗的背后是我们文化生活的缩影,是我们对本土生活的挚爱。习俗不是空穴来风,随意而为,都有其渊源和故事。
陝西一带流传这样的故事。唐明李隆基时,太后患病死了,第二天拂晓就要出殡。
头天夜里,满朝亲国戚,文臣武将,三官六院都集聚后后宫给太后守灵。
鞭炮轰鸣,哀乐震耳,催人抬灵。宫中力士扶扛抬棺,接着换了两班人抬,谁也抬不动。唐明皇亲自领班抬棺,还是抬不动。宫里人泣不成声,亲国戚也束手无策。
这时,皇太后的老太前来向唐明皇跪奏道:“启陛下,当今大唐是诗歌盛世,举国上下都是诗乡歌海。老太后生前最喜爱听诗仙李白和太乐王维的诗同乐章,何不传一班歌师、乐女来吟唱,伴送太后出殡。”
唐明皇点头应允,请来一班歌师、乐女在灵堂内演唱了李白的《蜀道难》和王维的《少年行》,并即席演唱了赞颂太后功德的歌曲。
随着歌声飘扬,灵柩慢慢启动了。
从此以后,人们办丧事,便兴起了唱孝歌办丧事的习俗。出殡前夜,孝家总要约请本地民间歌师,在灵堂前设桌凳茶点,击鼓作拍,颂唱孝歌,劝导世人行善尽孝,奉养父母,尊老爱幼,表彰逝者生前优良德行,寄托哀思,连唱通宵。这种唱孝歌送葬的古老遗风,广泛流传至今。
高莉采录

我的微信
微信扫一扫
评论